本文目录
你好:佝偻病是小儿多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,俗称软骨病,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。该病虽然不直接危及生命,但能使孩子体质虚弱,抵抗力降低,容易感冒、腹泻和食欲减弱。佝偻病患儿的表现:早期有烦躁爱哭、睡眠不安,在哺乳和睡觉时爱出汗,汗有酸味,并刺激头皮发痒,于是在枕头上摩擦而出现后头部环状脱发,称为“枕秃”。这些症状出现在2-3个月的婴儿,如果没有及时治疗,就会逐渐出现骨骼症状。4-6个月的小儿,颅骨生长快,会因钙质沉着少而出现颅骨软化,用手按压时犹如像压在乒乓球上的感觉。8-9个月以后,头可呈方形或马鞍状畸形,骨缝加宽,骨边缘发软,囟门较大,至18个月时仍未闭合。出牙晚且顺序不规律。相继出现“串珠肋”(即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)和“鸡镯”,也可伴有肋骨下缘外翻,腕部及踝部骨骼膨大,形如手、脚镯。会走后可出现“x”和“o”形腿。此外,患儿腹部膨大,头发稀疏干枯,动作和智力发育均慢。
民间俗语就是驼背。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。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,导致钙、磷在肠道内的吸收不良,使钙、磷无法沉着在骨头上所致。
佝偻病俗称缺钙,在婴儿期较为常见,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、磷代谢紊乱,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。佝偻病发病缓慢,不容易引起重视。佝偻病使孩子抵抗力降低,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,影响小儿生长发育。因此,必须积极防治。
背部向前弯曲。
佝偻病是一类多因素导致钙磷代谢异常、骨化障碍而引起以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,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期。
其中,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为常见,主要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,是由于婴幼儿、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异常,导致快速生长的四肢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其他骨组织钙化不全,最终导致骨骼发育畸形和软化。
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。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,通常可分为初期、活动期、恢复期和后遗症期4个阶段。
我们俗话说的“软骨病”,医学上称之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。这是婴儿常见病。它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的钙、磷代谢失常,继而导致骨骼的改变。此病很少危及生命,但是它发病缓慢,不易被发现。一旦症状明显常伴有抵抗力低下。易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而危及生命。 婴儿佝偻病的最早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,如易烦躁不安,夜惊和多汗,在吃奶或哭闹时出汗尤甚,可浸湿枕头。以后就出现骨骼的改变,如头颅有乒乓球感,方颅,前囟门大,出牙晚;胸部表现有肋串珠、肋外翻和鸡胸。如果婴儿正处在佝偻病的活动期时久坐、久站,可以引起脊柱弯曲和下肢出现“o”形、“x”形腿;上肢表现腕部的尺、桡骨远端呈圆钝而肥厚的“手镯”。 上述表现表明婴儿整个的体格发育发生障碍。